赛前科普 | 马拉松比赛中的心率指南

admin 5607 2025-08-22 14:16:57

对于业余马拉松选手来说,参加比赛时,心率一般会达到160—170bpm。这属于正常区间,因为此时体温上升,而汗液的蒸发会让身体降温,同时血液循环加快,导致心率加快。不过马拉松比赛后,体内代谢恢复正常,血液循环的速度恢复正常,心率也会逐渐恢复到60—100bpm的正常水平 。

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,随着能量的不断消耗,身体疲劳叠加,在配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,心率一定会呈逐渐上升趋势。

我们的建议是:

初阶跑者(全马4小时外)的心率不宜过高,控制在145—165bpm为宜。

中阶跑者(全马3小时至4小时)的心率根据跑龄及训练的稳定性评估,控制在155—170bpm为宜。

高阶跑者(全马3小时以内)具备3年及以上的系统跑步经历,控制在155—175bpm为宜。

精英跑者的心率由于比赛的竞技成分加持,为追求更好的成绩、挑战身体极限,心率往往不具备可控性,最大心率甚至会达到180—185bpm次/分。

结合上述内容,我们应当明确的是:

马拉松比赛的心率不是一成不变的!它与人的竞技状态和不同阶段有关,心率高并不危险,心率低相对更安全。正常情况下,结合自身实际能力跑出稳定的节奏,通常会跑出最佳状态。

即使在30公里以后遇到极限点(撞墙),只要是心率和配速处于自身合理区间,过程虽然艰辛,但也是容易打破困境的!

比赛过程中也会出现心率漂移,此时应当调整步幅或者缓慢减速,保持节奏平稳,不盲目硬撑,即稳定心率,忽略配速,再适当地补充能量,怎么轻松怎么跑。

强化训练、比赛中的自我感知能力!比赛瞬息万变,深受温度、饮食、休息等等因素等影响。如何判断什么区间加速,怎样的情况下必须减速甚至停止,主要依靠自身的感知,而不是完全依靠心率带上的冰冷数据。

对于绝大多数跑者来说,坚持完赛往往很容易,但是放弃确实很难做到,我们常说的安全完赛就是指:挑战极限的过程中要心存敬畏,而不是蛮干,有所取舍、来日方长。安全才是第一位的!

日常的训练对最大心率没有影响!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,可以表现出运动对最大心率的影响。还有,通过日常训练可以提升肌肉的抗乳酸能力,同理在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时,也会带来最大心率的增加。

通过静息心率的观测来评估自身运动状态!静息心率又称为是安静心率,是指在安静的、不活动、清醒的状态下,每分钟的心跳次数。如果平时静息心率比较低,数据也比较稳定说明状态比较稳定;如果静息心率在某一段时间高了很多,可能是出现了疲劳或身体不适应,说明应该多休息。

了解自身在运动频率偏高时,即便慢跑,心率也居高不下,说明你的身体累了(熬夜、饮酒也会出现心率偏高),此时便需要及时调整甚至强制休息!

保持最佳心率的前提是运动适量!最佳心率也叫理想运动心率,运动医学上也叫「目标心率」或者「靶心率」。下面举列几种心率计算公式仅供参考!

最高心率是(220-年龄)×0.8(bpm)

最低心率是(220-年龄)×0.6(bpm)

通过以上的阐述,俱乐部、教练组都还是希望诸位队员,在训练和比赛中少点纠结,多点释怀!

往前看,前路漫漫亦灿烂,回头看,轻舟已过万重山!赛道上击败我们的往往是自己,而我们需要挑战和战胜的也是内心倔强的自己!充分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,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,便是最大的成功!共勉~

撰稿:俄勒冈悍匪

编辑:罗川、四毛

美编:泽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
下一篇
相关文章